DeFAI:AI 鐮刀收割 DeFi 韭菜?一文扒光六大项目「遮羞布」

2025-03-14 18:54:07 去中心化金融 author

DeFAI:是未来,还是炒作?冷静审视AI与DeFi的联姻

CoinMarketCap年初的报告里“Agentic Web”概念甚嚣尘上,加上ai16z和Virtuals这类项目频频登上热搜,DeFAI(去中心化金融与人工智能)这个词一下子就火了。说白了,就是把AI技术塞进DeFi这个框里,鼓吹用AI代理去自动化那些复杂的金融操作,比如交易、风控、收益优化等等,目的无非是想让DeFi听起来更酷炫,更好骗小白入场。

X平台上“DeFi是过去,AI是现在,DeFAI是未来”的论调,听起来很美好,但仔细想想,真的如此吗?我不禁要打个问号。
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

DeFAI这概念,听着高大上,但目前的落地情况,我觉得是“雷声大雨点小”。从2024年末到2025年初,涌现出一批项目,都号称AI和DeFi结合,但翻来覆去,也就那么几招:AI分析数据,AI帮你交易,AI帮你管流动性。这些项目真的解决了DeFi的痛点了吗?我看未必。

DeFi最大的问题是什么?是高风险、高门槛、低效率。DeFAI能解决这些问题吗?我持保留态度。AI分析数据再厉害,也预测不了黑天鹅事件;AI帮你交易,也可能被算法套利;AI帮你管流动性,也避免不了无常损失。更何况,现在的AI,说白了就是个高级的“规则引擎”,离真正的智能还差十万八千里。

下面我将盘点几个DeFAI项目的最新进展,看看它们到底在玩什么花样,以及我个人对它们的真实看法。

一、 The Hive:Solana生态的“AI管家”?

The Hive号称要通过AI代理网络简化DeFi操作,提供通证分析、流动性管理、质押和交易工具。听起来很全面,但仔细研究,你会发现,它主要还是围绕着Solana生态在做文章。

  • 通证分析代理升级: 无非是优化了LP管理,加了点图表工具,更新了UI,增强了搜索API。这些东西,其他的DeFi平台早就有了, The Hive只是换了个“AI”的马甲而已。
  • 社区启发的UI/UX改进: 自动美元转换、交互式转移工具、可折叠侧边栏,这些都是UI层面的优化,和AI没什么关系。
  • 全面平台增强: 通证仪表板集成、流动性和交易代理、质押池UX、查询和输入改进、API限制提升,这些改进看起来很全面,但本质上还是在完善平台的功能,并没有什么颠覆性的创新。

我的看法: The Hive 包装痕迹比较重,所谓AI,更多是噱头。它最大的优势在于Solana生态,如果Solana能持续发展,The Hive或许还有机会,但如果Solana不行了,The Hive也就凉了。而且,The Hive的“模块化网络”定位,听起来很美好,但真正能做出多少定制化代理,还有待观察。

二、 griffain:Pump.fun的“狙击手”?

Griffain 也是一个基于Solana的AI驱动平台,提供交易自动化、流动质押和数据分析服务。它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那个“Agent Sniper”,号称能在Pump.fun上狙击新通证。

  • Agent DeepSeek: 扩展了代理产品线,从交易扩展到数据驱动的洞察。但这个“洞察”到底有多深,能不能真正帮助用户盈利,还是个未知数。
  • Agent Sniper发布与升级: 专门为Pump.fun设计的交易工具,自动化和精准功能。听起来很厉害,但实际上就是个高频交易机器人。在Pump.fun这种高度投机的市场,这种机器人真的能长期盈利吗?我觉得很难。
  • Griffain虚拟验证者与Marinade Finance合作: 用户无需直接与Solana的原生验证者交互,而是通过Griffain的界面完成操作。这个服务,说白了就是个“中间商”,方便用户质押Solana,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。

我的看法: Griffain 试图抓住Pump.fun这个热点,推出“Agent Sniper”,但这种策略风险很高。Pump.fun本身就是一个赌场,Griffain想在赌场里赚钱,难度可想而知。而且,Griffain的“虚拟验证者”服务,并没有解决DeFi的根本问题,只是在现有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。

三、 Cod3x:让小白也能玩转DeFi?

Cod3x 标榜自己是降低用户参与区块链金融活动门槛的DeFAI平台,让普通用户无需具备专业的编程技能,也能轻松利用AI代理进行高效、智能的链上资金管理和交易操作。

  • 与Hyperlane团队合作: 在Solana上推出$TONY, 前五分钟的交易量达到500万美元。这种短期炒作,并不能证明Cod3x的实力。
  • Cod3x Create V0.5: 新的后端架构、无提示界面、调度和插件系统,为创建动态AI智能体奠定基础。但这些智能体到底有多智能,能不能真正帮助用户赚钱,还是个未知数。
  • 加入活动计划: 与Cookie3合作,利用其平台上的数据,进行深入的市场趋势分析,并据此精准地执行交易策略。这种合作,更多是资源互换,并不能保证Cod3x的AI代理就能战胜市场。

我的看法: Cod3x 的目标是好的,想让小白也能玩转DeFi,但实现起来难度很大。DeFi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,即使有了AI代理,也避免不了亏损的可能。而且,Cod3x 的 AI 代理到底有多智能,能不能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,还是个未知数。

四、 Hey Anon:Daniele Sesta的“AI玩具”?

Hey Anon 由知名DeFi开发者Daniele Sesta创立,专注于AI驱动的DeFi自动化工具项目。

  • Hey Anon Build 0.3: 在Solana上线,可以在HeyAnon应用程序中创建Solana钱包或连接现有钱包,并直接在应用程序中在Solana网络上执行交换。
  • Public Beta v0.1: 通过执行掉期、跨链资产桥接和管理DeFi策略来简化DeFi操作。
  • 集成Bubblemaps: 将通证分发、持有者分析和去中心化指标直接引入Hey Anon。
  • 上线CowSwap: 提供MEV保护的掉期和限价订单。

我的看法: Hey Anon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,功能还比较有限。但它的创始人Daniele Sesta在DeFi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,这或许能为Hey Anon带来一些优势。不过,Hey Anon能否在激烈的DeFAI竞争中脱颖而出,还有待观察。

五、 Orbit:跨链DeFi的“瑞士军刀”?

Orbit 旨在通过自动化工具和智能合约管理,简化用户在区块链上的操作。

  • 链上自动化功能: 允许用户设定条件并自动执行交易。
  • 功能拓展与集成: 集成了流动性协议KyberSwap和交易工具DEX Screener,并集成了X平台的市场情绪数据。
  • ORBIT V2.0: 将采用混合界面,并使用AI代理在链上构建事物。

我的看法: Orbit 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整合能力,目前已集成超过117条链和200个协议。这使得 Orbit 成为一个跨链 DeFi 的“瑞士军刀”。但是,整合能力强,并不意味着 Orbit 就一定能成功。它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,比如如何保证跨链交易的安全性,如何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等等。

六、 Neur:Solana生态的“AI助手”?

Neur 号称是专为Solana生态系统设计的AI助手,通过AI支持的对话界面,让用户能够轻松使用自然语言与DeFi协议、NFT及其他Solana服务互动。

  • 早期访问计划(EAP): 第一周在Solana上的用户增长至5,587名非付费用户,EAP用户达到389名。
  • 集成Privy钱包: 提升了用户资产交互体验。
  • Neur v0.3.4已上线: 新增了提示管理、增强的用户界面、集成Cookie.fun等功能。

我的看法: Neur 的亮点在于其自然语言交互界面,让用户可以用更简单的方式与DeFi协议互动。但是,Neur 目前还处于早期测试阶段,功能还比较有限。它能否真正成为Solana生态的“AI助手”,还有待观察。

总的来说,目前的DeFAI项目,更多的是在“蹭热点”,把AI当成营销的噱头。真正能解决DeFi痛点的项目,还非常少。而且,现在的AI技术,离真正的智能还差很远,很难真正帮助用户在DeFi市场中盈利。

因此,对于DeFAI,我建议大家保持冷静,不要被那些华丽的辞藻所迷惑。要仔细研究项目的技术,了解项目的风险,不要盲目跟风。

DeFAI的未来,或许很美好,但目前的现实,还很骨感。

发表评论:

最近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