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社交:百度“月匣”能打破“昙花一现”魔咒?

2025-03-15 14:30:56 区块链行业趋势 author

AI社交:新战场,新玩家

百度再战AI社交,推出“月匣”APP

人工智能(AI)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行业,社交领域自然也成为了各科技巨头争夺的新高地。近期,百度再次发力AI社交,悄然推出了一款名为“月匣”的APP,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。

“月匣”的核心功能与技术特点

这款APP定位于情感陪伴类的AI互动应用,其核心亮点在于高度自由的AI聊天功能和深度沉浸的剧本式互动体验。据了解,“月匣”在技术上采用了百度自研的文心一言大模型,并整合了DeepSeek、豆包、MiniMax abab等外部AI技术,旨在覆盖从知识问答到内容共创的全链路社交需求。通过这些技术的加持,“月匣”极大地提升了AI对话的自然性、流畅性和智能程度,力求为用户提供更真实、更人性化的互动体验。

百度AI社交的战略布局

“月匣”的问世,不仅标志着百度正在加速推进AI技术在C端市场的落地,同时也隐约透露出百度强化社交业务的雄心壮志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AI社交领域,百度能否凭借“月匣”脱颖而出,值得我们拭目以待。

百度AI社交“四连发”:探索与尝试

百度AI社交产品矩阵:文小言、万话、小侃星球

百度在AI社交领域可谓动作频频,在上线“月匣”之前,已经陆续推出了多款AI社交产品,包括文小言(数字人版)、万话和小侃星球。

“小侃星球”和“万话”是百度在2023年相继推出的AI社交产品。最早推出的“小侃星球”可以和虚拟人进行简单的聊天,但由于智能化程度有限,下载量并不高,未能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。AI对话独立APP“万话”则号称“万物皆可对话”,用户可以和“霸道总裁”、“历史人物”、“穿越者”等AI虚拟角色进行互动,也可以创建自己想要的AI虚拟角色。相比于“小侃星球”,“万话”的功能和玩法更加多样,但也未能实现大规模应用。

“文小言”的突破与局限

文小言是一款基于文心大模型打造的AI数字人社交APP,用户可以与AI虚拟角色进行实时沟通、互动,并建立情感连接。其亮点在于提供逼近真人的数字人形象,还伴有丰富的动态肢体语言。

相比前两个AI社交产品,文小言在交互体验上实现了质的飞跃,吸引了不少玩家尝鲜。截至2024年9月,“文小言”应用的月活跃用户已经突破千万大关,累计调用量超过了20亿次。不过,随着Deepseek的横空出世,以及更多AI社交应用的面世,“文小言”的市场声量逐渐降低。

百度AI社交的挑战与机遇

不可否认,百度在AI社交领域的探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然而就国内市场而言,其此前推出的AI社交产品尚未能吸引足够多的用户。因此,百度能否借“月匣”这款新品突破AI社交困境,仍然有待观察。

AI社交赛道:拥挤的“孤勇者”之路

AI社交产品的爆发与竞争

在科技浪潮的席卷下,AI社交赛道已然成为一片热闹非凡却又竞争惨烈的战场。近两年,国内AI社交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例如:星野、猫箱、万话、Wow、未伴、筑梦岛、智能体等。这些初代AI社交App,大多以静态动漫风的AI虚拟人作为聊天“伙伴”,用户可以通过文字或语音去与它们交流。

巨头入局:AI社交的战略意义

AI社交产品涌现的背后是,众多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于AI社交的变革之中,试图在这场角逐中抢占先机。字节跳动、百度、美团、快手、腾讯等业界大鳄,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与海量资源,或是对原有社交场景大刀阔斧地进行AI改造,或是推出全新的原生AI社交应用。以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头部玩家们,就像一群无畏的“孤勇者”,在这条拥挤的赛道上奋力奔跑,都期望能成为最后的赢家。

AI社交的市场潜力与未来趋势

从行业的视角审视,AI社交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,它借助AI实现关系推荐、对话辅助,降低了用户表达门槛并提升社交体验。据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的报告,预计到2028年,社交媒体市场中的AI应用规模将从2023年的16.4亿美元增长至56.6亿美元,增长超过3倍。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,未来的对话式AI将实现个性化、拟人化及多样化的发展。这意味着AI社交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聊天互动,还将深入到用户的情感需求层面,为用户打造出更真实、更贴心的社交体验,也将彻底改变传统社交市场格局。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,AI社交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、高用户粘性、高变现潜力的赛道,是当前AI技术重要的落地场景之一。AI社交融合了自然语言处理、机器学习、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,是生成式AI的重要应用领域。互联网巨头通过布局AI社交,有助于增强用户的参与度和忠诚度,还可以展示其技术创新能力和行业领导力,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。

AI社交的困境与挑战

同质化竞争:AI社交产品的瓶颈

众多巨头与新兴力量纷纷涌入AI社交领域,赛道越来越拥挤,更多行业性问题也开始浮现。一方面,众多企业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内竞争,AI社交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。无论是字节的猫箱,还是百度的文小言,都是以AI虚拟人作为聊天主体,用户交流方式局限于文字与语音,体验千篇一律。各大企业积极探索AI社交的新模式,却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塑造出独特的差异化优势。

用户需求:AI社交的根本难题

此外,随着用户对AI社交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,如何真正满足用户对情感共鸣和真实社交感的追求,成为摆在众多入局者面前的一道难题。另一方面,AI社交绝非“大模型+聊天室”的简单叠加,许多AI社交产品看似新颖,实则并未精准击中用户真实需求痛点。

AI并非万能:理性看待AI社交

大部分产品在互动设计上缺乏深度与趣味性,无法为用户构建起强关联、高频次的使用场景,用户在短暂尝鲜后,便迅速失去兴趣。同时,数字人肢体语言动作不流畅,沟通交流如同机械般生硬,难以体现AI社交的价值。其实,AI不是“万金油”,若不能合理运用AI优化社交体验,反而会弄巧成拙。例如:啫喱APP试图借AI实现重生,最终却以失败告终;Soul转型AI社交后,引以为傲的算法匹配也未吸引来大量用户,实现规模攀升。也就是说,百度想要在当下较为内卷的AI社交市场中杀出一条出路,面临着不小的挑战。

AI社交的未来:不确定性与机遇并存

用户留存:AI社交面临的严峻考验

AI社交赛道群雄逐鹿,有的企业试图对传统社交场景进行大刀阔斧的AI改造,期望能在旧瓶装新酒中找到新的生机;有的则另起炉灶,推出原生AI社交应用,试图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。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,都面临获客、留客难题,AI社交行业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
大部分原生AI社交应用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:用户在短暂体验后,便迅速流失,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使用习惯。以百度为例,尽管其在AI社交领域动作不断,先后推出多款产品,但至今仍未找到有效解决用户留存问题的良方。若不能突破这一困境,即便后续再有新的产品上线,也不过是徒劳无功,难以在这片拥挤的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。

超级平台的融合探索:效果待考

超级社交平台则积极探索AI与自身业务的融合之道,但效果也不明显。例如:腾讯依托微信、QQ等超级社交平台,将AI技术融入其中,提升用户的社交互动体验,但对于新功能,大多数用户也只是浅尝辄止,并不留恋。

情感共鸣与社交氛围:AI社交的未来方向

究其原因,用户需要的是能够深刻触动内心、满足核心社交需求的产品,它不仅要在功能上创新,更要在情感共鸣、社交氛围营造等方面做到极致。而目前的AI社交应用虽然在技术层面取得了一定进展,但在满足用户深层次情感需求方面,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。无论是百度、腾讯还是字节跳动的AI社交产品,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,都需要再练练……

发表评论:

最近发表